自闭症孩子的三大特征,其中之一就是语言障碍,语言障碍包括很多,如没有语言,只会发单音,鹦鹉学舌,表达不良等,语音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前提。任何儿童要获得有声语言,首先要进行发音练习。自闭症儿童由于他们个体差异极大,所以在发音训练中呈现的状况差别极大。有的儿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语音关,较快地进入到语言发展阶段,而有的儿童则存在较大的发音障碍。我们可以观察到这部分儿童在吮吸、吞咽、咀嚼动作和吸气、呼气及唇、舌活动方面有较大问题,很多儿童经过医生的检查,并未发现他们的发音器官结构异常,那么他们的问题就可能是发音功能发育不成熟。当然听觉系统、神经中枢的发展与成熟也是语音发展的必要条件。 发音器官的功能包括:1、呼吸器官(气管、支气管和肺)的呼吸功能,语音一般在呼气时发出。2、发音体(喉头和声带)的振动功能,气流经过声门而引起声带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。3、口腔、鼻腔和咽腔的共鸣功能,其中作用最大的是口腔。它包括舌、唇、上下鄂等部分。正是由于嘴的自由开合;舌的自由升降、伸缩;唇的自由展开或撮圆,使口腔形成不同形状的共鸣器,使气流通过时发出不同的声音。据此我们来分析一下自闭症儿童的发音问题。一类自闭症儿童能够正确模仿口型,但是发不出声音,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模仿口型时并没有气流的呼出(有气流呼出才能发出声音);另一类自闭症儿童也能正确模仿口型,而且有气流呼出,但是他们发出的音是清音,气息明显很微弱,他们的问题在于发音时声带未能产生振动;还有一类自闭症儿童虽然能够完成随意发音,但是听起来是一种尖声,这仍是由于声带振动不正常(声带肌肉过于紧张)而造成的;更有一些自闭症儿童由于不能自如地开合嘴、自如地升降、伸缩舌头、自如地展开或撮圆嘴唇,因此,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会发一个或几个音,语音发展十分缓慢。 又有人指出,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是由于触觉及本体感觉(指人对自己的肌肉、关节、韧带的活动及身体的位置、姿势的感觉)的障碍引起的。由于对自身发音器官(口腔、舌头、牙齿、面颊)缺乏觉察,无法使口腔肌肉的运动自如而妨碍了他们说话的能力。因此,运用各种感觉的手法使自闭症儿童记住自己的嘴巴是非常重要的。 “当没有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开始获得刷口治疗以了解身体器官时,他们即开始发音,说出有意义的语言。”还有脸颊运动训练也属于感觉训练的一种。这种训练就是用手轻拍双颊、下巴、嘴唇,并且力图发出声音来,还可以紧闭嘴唇吹气使脸颊鼓起来,还可以做出各式各样可以牵动脸颊肌肉的鬼脸,后两种做法可能自闭症儿童会有较大困难。在训练者发音说话时,让自闭症儿童用手去感觉气流、声带的振动,下巴的下降与抬高,两颊肌肉的活动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。 发音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让自闭症儿童充分感觉多种形式的发音动作,帮助他们体会发音要领,掌握发音技巧,培养正确的语音习惯,促使自闭症儿童发音器官功能的发展与成熟,学会发音。发音训练包括以下内容:呼吸训练;舌部训练;口部训练;鼻音训练;嗓音训练;四声训练。鉴于自闭症儿童感觉发展的特殊性(本体感觉发展不足)所以发音训练还应该包括被动发音训练。训练一定要在儿童已开始对声音感兴趣的基础上加大力度,反复练习。训练中要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。强制、威胁会使儿童更感紧张,甚至拒绝发音。 感觉统合训练课 感觉统合治疗是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JeanAryes博士根据感觉统合能力的生理机制和发展过程原理,经过多年的研究,创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游戏运动疗法。目前主要运用于儿童自闭(孤独)症,儿童多动症和儿童学习障碍的治疗,该疗法主要运用滑板、秋千、平衡木等游戏设施对儿童进行训练,根据实践和观察对于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、增加语言等有较好的疗效。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,经大脑统合作用,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。一般来说,感觉是指视觉、听觉、味觉及嗅觉,但实际上,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、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、前庭觉及运动觉。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,简单地讲,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。没有感觉统合,大脑和身体可能不会协调地发展。大脑的学习有赖于身体感觉的输入,学习后的大脑则发挥其指挥身体及感官的能力。由于大脑、身体及感觉器官的神经体系是非常复杂的,所以需要统合,如果这一能力不足,就会造成大脑、身体及感觉器官的学习混乱,产生感觉统合失常的现象。这种学习在婴幼儿期几乎已经打下了80%的基础。 2—13岁是孩子感觉统合的最佳发展期,一定要及时进行调整。一般情况下经过训练,孩子在情绪、理解力、注意力、语言能力、做事速度、动作灵活性和人际关系、自信心、学习成效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改变和提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