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客服QQ即时交谈

瑞安市星语教育学校

欢迎您来到瑞安市星语教育学校!

训练科目及治疗——精细活动训练
发布时间:2013-08-10   浏览:653次
  个体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,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,在感知觉、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,它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,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(如写字、画画和够取物体等),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,也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。
  抓握动作是个体最初的和最基本的精细动作,在此基础上又发展起写字、绘画和生活自理动作技巧。手部动作的获得扩展了儿童获得环境信息的途径,丰富了儿童探索环境的形式,使儿童的探索行为更为主动和有效。
  (一)抓握动作的发展
  抓握动作是最基本的手部动作之一,是各种复杂的工具性动作发展的基础。
  通过日常的观察可以发现,约从3个月起,婴儿开始了一种不随意的手的抚摸动作,经常无意地抚摸被褥、亲人或玩具。到第5个月左右,就开始发展起自主随意的抓握动作。6个月以后,手的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,主要表现为:学会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,抓握动作过程中的眼手逐渐协调,开始学习分析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等。Hallberson具体描述了4—13个月儿童抓握动作发展的过程,认为抓握动作的发展是逐渐由最初的肩、肘部的活动发展为成熟阶段的指尖活动的过程,可以分为以下九大阶段。
  第一阶段:在约4个月大时,婴儿够不着红色立方体。
  第二阶段:发生在5个月初,婴儿能碰触到红色立方体,但却不能“抓握”。
  第三阶段:被称为“原始抓握”,发生在5个月末,婴儿用手臂圈住立方体,然后再在另一只手或者胸部的支撑帮助下使立方体离开支持表面,但这一动作过程中手指的精细动作运动不占据主要地位,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抓握”动作。
  第四阶段:约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抓握动作,能够弯曲手指“包住“立方体,然后用手指的力量稳稳地抓住立方体。
  第五阶段:出现在婴儿约7个月大时,动作形式与第四阶段的动作非常相似。不同的是,婴儿这时手指的力量已能克服重力作用,使立方体离开地面。婴儿在抓握时其拇指保持与其他四指平行,同时用力“抓握“立方体。
  第六阶段:婴儿表现出初步的“对指”能力,即抓握过程中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(拇指的指腹与其他四指的指腹相对)
  第七阶段:出现在婴儿约8个月大时。抓握过程中,婴儿的手在立方体一侧放下,拇指接触立方体的一个平面,食指、中指接触与拇指所在立方体的平面平行的另一个平面,然后在3个手指的共同“努力”下抓起边长1立方英寸的红色正方体。
  第八阶段:发生在婴儿约8—9个月大时,抓握时拇指与食指相对,可用两个手指抓起立方体。
  第九阶段:区别在于前八个阶段“抓”的动作中使用全部手指的情况,13个月左右的婴儿可以拇指与食指、中指相对,用指尖抓起立方体。
  由此可知,儿童从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发展到成熟的“对指抓握”模式,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。
【返回上一页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