触觉
人的胚胎分为三层,内层发展为内脏,中层发展成骨骼肌肉,外层形成皮肤和脑神经细胞。由于皮肤和脑细胞同质,所以幼儿期的皮肤触觉非常敏感。婴幼儿期普遍怕人触摸、怕擦脸、洗澡、剪指甲、换衣服,便是触觉敏感现象所造成的。随着年龄及接触面、活动面的增加,触觉的识别性加强,敏感度自然而然逐渐减少,触觉的成熟度也因而增进了。
触觉的敏锐度会影响大脑的识别能力、身体的灵活度及情绪的好坏。触觉神经与外界环境协调不佳的现象分为两类:触觉敏感(防御过强)和触觉迟钝(防御过弱)。
在所有的感觉信息中,触觉刺激的频率最高,从肌肉关节到全身皮肤的触觉信息不断输入大脑。脑干将这些信息加以过滤,一些对大脑思考及反应不重要的信息被过滤掉了,因此通常我们对衣服、微风、一些不重要的碰撞都不产生反应,使得大脑不至于太紧张和忙碌。这种过滤,整理到选择反应的过程就是感觉统合的能力。
触觉敏感的儿童,这种统合能力明显不足,因此对任何信息都会急着去做反应,导致大脑动荡不安,自然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,对衣服或周围一切接触都会去做不舒服的处理,重要的学习信息自然也就难以得到足够的关注。
他们对外界的新刺激适应性较弱,所以会固执于熟悉的经验上,表现为粘固定的人(妈妈、保姆或老师)、怕陌生、缺乏自信,常固执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,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。
他们经常会喜欢某种特殊熟悉的感觉。由于嘴巴属于触觉敏感部位,所以幼儿会执着特定口味,变得挑食、偏食、厌食,喜欢吮吸手指头、奶嘴,甚至喜欢咬人。有触摸生殖器的习惯。不喜欢被人拥抱,却喜欢拥抱别人。并常出现其它一些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。
他们怕人触摸,因此神经质,容易惊慌、哭泣,不喜欢拥挤,害怕人多的地方,甚至会拒绝进入教室,在团体中容易和别人争吵,朋友少,常陷于孤独中。这种孩子一般都较孤僻,喜欢独处,不爱团体游戏,脾气固执,容易紧张,注意力不集中,无法做有耐心和恒心的学习。
这些现象不但影响幼儿生理的健康,对心理成长和学习能力的发展,也会发生严重障碍。触觉与情绪、性格的发展关系密切。触觉过度敏锐的幼儿,通常反应较快,IQ也较高,但由于情绪无法控制,EQ方面的能力均很差,需要有计划地加以协助。
剖腹产或产钳助产等人工助产的婴儿,由于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或产道挤压力量较弱,触觉学习的机会比正常生产的儿童少,触觉敏感的机会自然也较高。另一种说法是婴儿在人工生产的过程中,因触觉未受到特殊刺激而成自我保护膜,致出生后触觉的学习缓慢迟钝。此外有些孩子的生活环境中活动限制太多,也会导致触觉的学习严重不足,这些都是触觉敏感形成的主要原因。
触觉反应迟钝的儿童则表现为:反应慢,动作不灵活,大脑的分辨能力差,所以发音或小肌肉运动都显得笨拙,学习能力也很难发展。他们对外界的变化不敏感,冷时不知道适当保暖,因此容易着凉感冒,受伤时不知道疼痛,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