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从牙牙学语到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直到大学毕业,由简单的仿说到能侃侃而谈;从仿写到能够流畅的写信写文章;从简单的词组朗读到读书、看报;从简单的加减到会复杂的运算,可以说“说、写、读、算”贯穿了整个成长学习的过程。
孩子在他语言发展初期,只要他的听觉功能正常,能够分辨的清楚并且记得住,感觉动作功能操纵发音器官发出声音,就可以模仿大人说话。也就是说说话能力是要具备听觉和感觉动作两项基本能力。
写字是在涂鸦及图形仿绘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来的能力。仿绘几何图形就是依靠视觉辨别能力在做线条处理,由简单的线条到复杂线条的组合。仿绘、仿写除了视觉功能外,还要用手来握笔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仿绘、仿写。汉字笔画具有了横、竖、撇、捺、勾、点等,如果感觉动作不好,就会造成字的方向、距离、角度以及下笔的力度控制不住,不是字太大跑出格子就是字过小挤成了一团,或是用力过轻过重,使字的组合歪七扭八,十分难看。也就是说写字的能力就要视觉功能和感觉动作功能两项能力。
阅读是多项学习能力的综合应用,是要把看到的文字读出来,而不是简单的仿说。首先要用“视觉功能”辨别文字的外形与结构,“听觉功能”追忆文字的发音,“感觉动作功能”操纵发出读音。例如“蛋糕好吃”,先认识了“蛋糕”和“好吃”的文字的发音,经过现实生活中各式形状的真实蛋糕具体了它的形,再经过嘴巴的品尝知道了蛋糕味道是好吃的。也就是说阅读需要听觉功能、视觉功能和感觉动作功能都参与合作才能完成。
算术的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。起初扳着指头数1、2、3,或者看着路边的汽车数1辆、2辆、3辆,这其实也是在仿说。只有从教"1+1=2”才算开始计算。初期计算首先辨清数字符号代表的意思,如5代表5辆汽车,也代表5个苹果5个手指头,建立起了数的概念,进一步进行加加减减,就形成了初步计算。应用题需要良好的阅读能力,读懂题目的含义,按题目要求完成计算。
孩子“说、写、读、算”的能力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强的,而是要看孩子的“视、听、动”的能力是能否跟上他的生理年龄。当这三个能力落后时,孩子会出现记不住学过的字或容易张冠李戴,亦或阅读时不理解有些字的含义,出现增字、漏字、重复、颠倒等现象。更无法读懂应用题的题意导致计算错误。这些问题通常会以为孩子不专心、不用功甚至怀疑孩子的智商,这些都是错误的。
我们帮孩子发展“视、听、动”的基本能力跟上生理年龄,孩子的“说、写、读、算”的能力自然不成问题。当这三个基本能力超出生理年龄1-2岁时,孩子真的可以“听的明白,看的仔细,动的协调,玩的自信,学的轻松”!